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塑造良好的社区公众形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原则,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市民参与“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铜官山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社区居委会标识。
一、征集对象 所有关心和支持铜官山区社区建设的各界人士。
二、征集时间 2008年9月8日-10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设计要求 1、标识设计要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图案简洁,明了大方,融汇铜陵文化特色,符合铜官山区社区特点,有创新性和较强的视觉感官效果。 2、标识要求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围绕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概念,体现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的主题,反映“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设总体目标。 3、标识必须为图案或字母的结合体,形式简单明了,色彩明快,具有时代感和艺术美感,易于识别和记忆。 4、标识后续延展性强,易于应用,易于不同材质的制作。
四、投稿要求 1、应征稿件为A4规格纸张,设计标识最大尺寸不超过10厘米(长、宽、直径等),同时包含彩色稿、黑白稿两种(电脑打印、手绘均可)。 2、来稿应注明制作尺寸,并附300字左右的设计创意文字说明。 3、在稿件下方详细登记应征者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详细通讯地址、有效联系方式、有效身份证号等(用正楷书写或打印)。 4、每位参赛者可提交多份设计方案。 5、来稿邮寄地址:铜陵市淮河大道北段129号铜官山区民政局,注明“社区标识征集”字样,邮政编码:244000;或发电子邮件至:tgsqmzj2824593@163.com。 联系电话:0562-2860862;联系人:高先生。
五、评选及奖励方法 1. 铜官山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专家和领导组成评委会,对来稿进行评选。 2、征集活动设一等奖(中标奖)1名、优秀奖(入围奖)若干名。其中一等奖奖金2000元,优秀奖奖金3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 3、录用奖和入围奖获奖名单和作品将在铜官山区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
六、法律责任 1、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标识设计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产生法律纠纷,均由参赛者承担法律责任。 2、凡获奖作品,其修改权以及使用权归主办方所有。 3、被采用作品,由主办方与设计者签订协议,版权归主办方所有,并在相关部门进行标识注册。 4、参加本次征集活动的作品概不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5、多人合作视为单位设计。 6、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附:铜官山区社区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铜官山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9月8日 铜官山区社区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铜官山区是铜陵市主城区,辖6个街道、48个社区居委会,城区人口约30万。为建设文明、繁荣、民主、和谐的新型社区,近几年来,铜官山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切实解决社区“四有问题”,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社区党建示范城区”。
一、高度重视,全面架构统揽全局的工作机制
在组织领导上,成立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区党政主要领导任负责人,各街道成立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形成上下一盘棋局面,分工合作,整体推进。在整体规划上,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区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将社区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重点工作。在制度保障上,制定了《铜官山区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实施细则》、《铜官山区社区工作站(居委会)考核办法》及《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初步建立起社区建设综合考核体系,量化指标,奖优惩劣。在具体工作中,形成由组织、民政部门牵头,制定并组织落实各年度社区建设工作措施,有条不紊,年年有重点,年年上台阶。
二、攻坚克难,切实解决社区“四有问题”
一是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几年前,我区社区办公及活动用房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的仅占10%,个别社区只有十几平米。目前,通过努力,我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建筑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近1万平方米,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二是积极发挥协调效应,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共建。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关于开展全市支持社区建设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区加大与48个社区共建市直牵头部门和200多个驻区单位联系力度,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天桥、世界花园等一批社区在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提供资金保障,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和办公经费。九十年代,我区社区工作者每月仅有几十元补贴,自2000年起,市、区共同努力,以“小步快跑、逐年到位”方式,逐年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按社保要求,建立了社区工作者养老和医疗等保险制度,解除了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目前社区工作者待遇已增加到每月600多元,社区办公经费增加到2万—3万元,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另外还安排一定专项补助经费用于社区开展活动。
四是广纳人才,全面提升基层队伍素质。目前,全区48个社区工作站成员共466人,其中居委会成员217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9%以上,平均年龄37岁。从2003年始,我区每年研究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围绕如何推进社区党建、开展社区服务、抓好社区计生、强化治安管理、落实社会救助、做好就业安置、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社区工作基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队伍整体素质。
五是规范管理,积极完善社区制度体系。几年来,围绕正确、有效发挥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市、区先后制定并出台了《社区代表成员大会制度》、《社区议事委员会制度》、《星光老年之家管理办法》、《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社区工作站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社区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三、大胆创新,逐步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我区通过组织调研、论证、考察,结合区情,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选聘分离、政社分设”的社区管理体制。其核心内容是社区居委会严格按照《组织法》进行选举,依法实行自治;各街道在社区设置工作站,主要承担政府社会公共事务,协助开展居民自治,人员采取聘用形式;社区工作站由街道及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考核;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站成员分别享受政府补贴和领取聘用工资。作为工作站聘用人员,可实现跨社区交流,从根本上解决了能进能出问题。
四、突出重点,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一是推进服务阵地建设。我区把握城区政府直接为居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特性,充分发挥政府对社区服务工作的主导作用,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区级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各社区老年活动场所、文体活动站、卫生服务站、社保服务站、慈善超市、协会等纷纷成立;民间资金大量涌入,建成了一大批便民超市、连锁店、干洗店、小市场等社区商业网点,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二是狠抓再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区级中心为依托,以街道社保所、社区服务站为延伸,建立起从提供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到每周举办免费招聘会安置就业的一条龙再就业服务体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自04年起每年约提供免费技能培训1000多人、就业安置2000多人,区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市三大就业市场之一,再就业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率先在全市实现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建立了严格规范的低保管理制度和程序;率先在我市启动“慈善超市”救助机制,面向全区低保特困对象开展实物救助; 2005年7月1日按时启动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此外,制定了《铜官山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全区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制;住房、司法、教育等救助制度相继健全,各类弱势群体基本纳入救助范围。
四是积极创建“1890”社区服务求助平台。为解决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居民各类家庭生活服务需求困难及服务不规范问题,我区学习借鉴先进城区经验,结合实际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公共服务模式——“1890”社区服务求助平台,以政府的公信力整合市场,通过居民拨打热线电话或登陆网站求助,平台向加盟企业派单,企业提供服务,平台进行回访监控的一整套运作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将居民需求与市场联系起来,以期培育和规范社区服务业,形成产业集群,满足居民各类生活需求。
http://www.tgs.gov.cn/Web/zwzc/tggs/1045374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