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研究一下底图人物--米勒中尉--的面部。此人五官距离比较近,而我们的理想却是帅哥,因此,常用的参考线对瞳的办法在这里用不上,必须参考唇缝的位置,做一个适当的折中。心中有数以后,把理想的头像贴上去,这个时候当然还很不像样。

2. 在半透明状态下旋转、缩放,对好位置。

3. 这里是最要命的一步--合成边界。我们的希望是:较多地保留理想脸部的中间部分,例如鼻子、眼睛和嘴唇的线条,而使理想的面颊部分和米勒逐渐融合在一起。只要干过这事儿的都知道,这可不容易。多了不行少了不行,深了不行浅了不行。标准在哪儿呢?标准在通道里。点开通道面板,对理想面部找一个顺眼点儿的通道,比如说蓝通道,复制之。

4. 把这个复制的通道作为当前通道,先把无关的较强的地方抹黑,然后拉出色阶对话框,把黑三角向右移动一些(如果没有在先的抹黑准备,这个色阶是做不好的),得到

5. 这个通道看上去已经不错了,说它不错,是因为它较好地保留了面颊较弱的效应,同时较好地保持了更弱的趋势。

6. ……可惜五官全是黑的……没关系,饭要一口一口吃,五官呆会儿再说。载入这通道作为理想图层的蒙板。

7. 立刻可以发现,在所有五官部分都是理想和米勒中尉的奇怪的混合体。考虑到我们痴情的煎饼妹子的意见,我们只想要理想,不想要中尉。怎么办呢?你这样:用当前工具在蒙板上点一下激活它,拾取白色画笔,取一半透明度,合适大小,尽量软一些,把眼睛等处描白。

. 可以注意到,凡是蒙板变白的地方,理想的五官就露了出来。这是一个慢功夫,要小心,在边界部分尤其需要小心,尽量不要触及脸颊部分。

9. 好,现在差不多了。不温不火,刚好。……可惜眼睛太亮了一点儿。原图是蒙胧的低饱和风格,清晰度并不很高,因此,需要把理想的眼睛弄得暗淡一些。马马虎虎的做法很多,但熊推荐的比较地道的做法是这样的:按下Ctrl单击图层1蒙板,看到蚂蚁线后,单击理想头像,把前面的蒙板标志弄成毛笔标志,拷贝,粘贴,得到图层1副本。(注意这是个透明层,偶懒得拷屏了)

10. 高斯模糊这个副本,然后按下Alt单击下方的"添加蒙板"标志,这就给图层1副本加上了一个黑蒙板,因为有这个蒙板的存在,我们刚刚做过的模糊动作就跟没有做过似的。

11. 拾取白色画笔,在需要模糊的地方--玻璃体、嘴唇等--刷几下,喏,这几个地方如愿以偿地变得暗淡一些了。好极了!不必太过紧张,如果实在是不小心画错了地方,用黑笔画回来,用白笔重画。蒙板之所以远远高于历史记录的原因正在于它可以画回来又画回去。

12. 现在对付颜色。重新载入图层1蒙板,先加曲线调整图层,分别调整一下几个通道。

13. 结果是这样的。

14. 这样当然不行。再次载入图层1蒙板,加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做如图的综合调整。

15. 结果成了这样。现在有些象那么回事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6. 但总觉得还差一点儿。好,再加一把火。用拾色器在其他士兵脸上拾取一个你认为典型的脸色(这个动作将改变前景色),新建图层2,用图层1蒙板的选区做填充,改为色相模式。恩……现在看上去差不多了,但是慢着……问题其实还多呢,我们才刚刚走了一半。

17. 首先是皮肤质感。大家都知道,理想是中国小生,因此,他的皮肤比米勒中尉要细腻得多。但细腻在这儿不灵,偶们得把他弄粗,否则就不象了。还是无损调整:新建图层3,用中灰色填充(最简单的中灰色可以这样给定:在拾色器中贴边拉动鼠标,使Lab通道的值等于53/0/0就可以了),然后改变混合模式到"叠加"(叠加模式下的中灰是不可见的),加高斯杂点,然后把图层3的透明度调到63。这个参数保证了理想的脸部皮肤不老不嫩,粗得恰到好处。但是等等……偶们只需要脸部的皮肤质感呀……不错,衣服和脸当然是有区别的。老战术,按下Alt单击下方的"添加蒙板"标志,这就给图层1副本加上了一个黑蒙板,用白笔画画就是了,你想叫哪里有质感,哪里就有质感了。

18. 好,现在应该说不错了,但其实还是不行。要知道偶们熊是一只比较挑剔的熊。问题发生在哪儿呢?原来,此前我们只在理想的脸色上做文章,这样做是有问题的;搞过油漆的人都知道,孤立地找回原来的颜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最后做一次统一的色彩整理。

到通道里去看一下。单击综合通道,复制之,如前拉动色阶,得到

19. 建立图层4,载入这个通道,用某种比较接近真实的颜色填充之,色相模式,如此就更加接近原作了。[我们已经好几次使用了色相模式。色相模式和颜色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多地保留了图像的灰阶特性,而后者更多地保留了图像的颜色特性。]

20. 再用两个调整图层把理想眼睛的色调调一调,饱和度也降低一点。

21. 至此我们修理了所有的人的脸部颜色,但仅仅修整脸部,不管怎样与原图的调子都会产生一些凿枘。为了保证调子上的统一性,最后对全图再加一个透明度38的叠加图层,这相当于加了一个环境光。

图层参考。

[黑熊按:这图用时不长,半个多小时吧,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些,但用来说明问题是足够了;说起来真够麻烦的。 我们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工作都是在调整图层上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原图不受任何损害。事实上,人们在调整色彩的时候总少不了来回折腾,如果没有调整图层,每一次折腾都是对底图的一次损害,只有加了调整图层才能完全避免这一弊病。听说8.0版中已经有了一种新的所谓"梦幻图层"解决这个问题,但偶早已用惯了自己的办法,懒得再学梦幻了。
……胸椎疼得要断了,55……

|